星期四, 9 5 月, 2024

《八角笼中》票房破10亿中国体育电影在路上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以综合格斗为主题的电影《八角笼中》正在院线热映。中国电影业有很好的动作片底子,与动作片有一定契合的格斗题材电影,是否能让中国的体育片也开辟出新市场呢?7月7日,第126期节目讨论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前景。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张闻,新浪体育周超,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盛意互动总经理罗冉峰。

张闻: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每年产出一些值得关注的体育电影。继《夺冠》《超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之后,2023年迎来《八角笼中》。电影由很受欢迎的演员王宝强执导兼主演,预售票房超过3亿元。冉峰,您比较早就看完这部电影,可不可以先介绍一下讲了什么故事?

罗冉峰:王宝强饰演一名退役的搏击格斗运动员,做沙场生意。因为种种机缘,他收养了一群在大山里生活的孩子,并且教他们格斗。这群孩子天赋不错,在王宝强的格斗俱乐部中快速成长,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舆论因为一些网络散布的视频而质疑王宝强收养格斗孩子们的用心,孩子们也遭遇了连串人生抉择。整部电影讲述的大致就是王宝强和俱乐部学员们如何解决种种困难和矛盾。

张闻: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也就是六年前的“格斗孤儿”事件。王宝强角色的原型叫恩波,在成都创立了一家格斗俱乐部,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孤儿和贫困儿童参加综合格斗。然而2017年,一些孩子们比赛的视频被曝光,被指残忍血腥。舆论质疑恩波人身控制,非法收养、利用孤儿牟利,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之后有38位俱乐部里的孩子被接回山里接受义务教育。但孩子与俱乐部教练们分别的时候互相哭作一场,又让大家看到其实孩子们更愿意留在俱乐部、留在大城市。舆论的风向再度逆转。

感觉上《八角笼中》是一部现实主义色彩较浓的作品。而我们熟知的其他格斗主题的电影,主题、元素非常丰富。有《洛奇》这种电影的励志型作品,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百万美元宝贝》,还有《搏击俱乐部》这种心理惊悚片。

周超:《八角笼中》还原了很多现实的细节,例如恩波确实是起初有做土方生意。他收养的不少孩子取得不错的出路,有的参军了,有的从事搏击格斗。恩波确实改变了不少孩子的人生。后来他也被批准办学了。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不是药神》,都是一部有现实蓝本、也有现实探索意义的作品。

在国外,拳击电影是奥斯卡中得奖最多的体育电影,包括《洛奇》《愤怒的公牛》《百万美元宝贝》。因为拳击能表现一个人反抗不公和自我奋斗的过程。但在国内,观众可能对这一类作品较难产生共情。因为国内的体制是国家培养运动员。运动员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故事,国内观众可能不太熟悉,共情起来比较难。

我参与过谭卓主演的《出拳吧,妈妈》的制作,给剧组介绍职业拳击的情况。影片还请了真正的职业裁判参演。但片子最终掀不起什么波澜。国内观众并不熟悉拳击。当年木村翔击败邹市明拿到世界拳王金腰带,但不少人不明白为什么他还在打工。《百万美元宝贝》中,克林顿·伊斯特伍德饰演的经纪人给推广人钱、请他安排主角打比赛,国内观众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但这些都是职业拳坛的常态。国内观众不熟悉,那么他们在电影中看到相关桥段时也无法理解角色所处的状态,不能很好地代入进去。

我觉得近年最好的国内体育电影是《雄狮少年》,因为最后的结局回归了现实,同时也能让国内观众理解、共情。主角虽然最后跳了擎天柱、赢了比赛,但还是要去打工。他继续打工的背景,国内观众都能理解。同时这个结局蕴含的精神跟《百万美元宝贝》等作品一致,赢了比赛,其实还是普通人、还有自己的生活。体育电影应该做到让普通人共情,这是《雄狮少年》做得好的地方。

张闻:我来梳理一下周老师对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理解。首先,您觉得近年来中国的体育电影,多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中国运动员在大赛上争金夺银为主题的影片。当中国运动员在大赛为国争光的时候,观众确实会被激发出激昂的情绪。但是当这个故事被改编为电影后,那种情绪已经没有太好地再现场景了。电影中去追溯运动员的成长过程,观众又难以共情。

然后,我们再看好莱坞的体育电影,在共情部分的技巧非常成熟。《洛奇》像是“体育主题的超级英雄片”,《百万美元宝贝》中描述体育激情背后的阴暗面,观众都能很好地体验其中的情感。

周超:我推荐一下日本电影《啊,荒野》,也是很真实地还原了职业拳手的成长。

张闻:最后我们落在格斗电影这个特定类型上。国内对格斗运动的认知不足,这让格斗电影也比较难像国外一样,成为体育电影的主流亚类。

周超:我觉得格斗电影和体育电影是不同的东西。格斗电影的特征是“Action”,对应《霍元甲》《战狼2》这类作品。国内电影在“Action”方面很先进,我们有全球领先的动作设计。不管是反关节技还是格挡,镜头都能把关键的一招一式交代得很清楚。而体育电影通常以励志情感表达为主。影迷会因为动作设计漂亮去看格斗电影,但就算我是体育记者,也不一定就会专门有兴趣因为拳击而去看《百万美元宝贝》等体育电影。

张闻:我们这么会拍动作场面,格斗本身又是一种体育运动。格斗主题会不会成为中国体育电影的新出路?

罗冉峰:我自己倾向于将“Action”称作动作电影,将“格斗电影”理解为格斗运动主题的电影,正如足球主题的电影可以叫足球电影,纯粹按字面意义理解。假如这样理解的话,格斗电影、拳击电影确实属于体育电影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周老师所提出的体育电影的发展问题,我非常同意。周老师所说的“格斗电影”、我所说的“动作电影”,与体育电影的隔阂十分显著。除了周老师提到的两种类型片渲染的魅力不同之外,其创作背景也有差异。体育电影通常基于一项现实存在的运动而创作,而动作片的“动作”既可以写实、也可以浪漫主义,一切都是为主创的动作美学追求服务。例如动作片里面可以加入轻功、内力等现实不存在的东西。

所以如果我们想发展一些以格斗为主题的体育电影,我们的优势在于比较好找演员和创作班子。这些动作设计专家和表演专家能让影片中的格斗场面尤其精彩。但缺失的地方就是周老师所说的共情问题,以及娱乐性问题。国内的创作者有时候比较喜欢寻求一些批判现实表达,包括《八角笼中》讨论争议话题的篇幅比纯粹的格斗内容更多。当娱乐性内容被削弱后,格斗主题的电影可能会欠缺了一些吸引普罗大众的元素。

张闻:体育产业从业者看到体育电影的时候,可能同时会想,一部很受欢迎的体育电影是不是能引起大众对相应项目的关注。格斗是其中的典型,在海外有广大的受众,项目自身的观赏性也很强。是不是有人希望,通过一部成功的格斗电影,能让格斗在中国火起来?

周超:体育并非传统上会大卖的类型片。《百万美元宝贝》《拳王阿里》《奎迪》等体育电影,跟《阿凡达》《碟中谍》等比起来,从票房到影响力都是小弟弟。国内也是这样。之前《夺冠》的票房超过八亿元,已经是国内体育电影天花板。《八角笼中》的票房可冲击到十多亿元(注:至截稿时为止,《八角笼中》票房为8.96亿元),将创下新纪录。

但回到您所说的问题,我觉得因果关系弄反了。体育电影是以发达的体育赛事为基础而向外延伸的文化性存在。赛事本身不火,文化也没无法出圈。所以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自己的体育文化是什么?它们能实现文化延伸吗?近期很多人讨论村超、龙舟漂移,而中超开幕都上不了微博热搜。所以国内最好的体育赛事产品是什么?我们应该打造什么样的特色产品?这是业界更应该思考的话题。我相信村超、龙舟、舞狮这一类与中华文化有深刻联系的项目,容易引发大家的共情,是很值得探索的体育赛事产品。它们实现文化延伸的可能性也很大。

张闻:所以您认为即使《八角笼中》的票房达到十几亿元,也只是意味着大家看了一个跟格斗相关的故事,而不是因为我喜欢格斗文化而去看这部电影。

张闻:您跟恩波比较熟悉,后来他培养的孩子据说也打UFC了。他的培养路径能走通吗?

周超:宋亚东就是从恩波那里出来的。还有个藏族选手苏木达尔基。不少孩子都通过恩波的俱乐部走出大凉山。另外恩波的学校批下来之后,他也不局限于专门培养运动员了。像安保、参军等等都是孩子们的出路。

张闻:从周老师的介绍来看,当年的“格斗孤儿”,现在获得不错的发展结果。我们也借助电影的机会,了解到一段往事,这是电影取材这样一个真实故事的意义之一。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结论,就是一部体育电影的火爆,并不会带动体育产业的火爆;相反,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足够上轨道,有了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才会衍生出更好的体育电影。感谢两位参加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